天气预报: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» 古镇文化
吆喝阵阵买卖忙
来源:青云店镇情 日期:2015-03-05
  吆喝声古已有之,当年姜太公在肆里做屠夫就曾“鼓刀扬声”,而宋代开街市上“卖药及饮食者”更是“吟叫百端”。吆喝源远流长,生生不息,代代相传,并走上了春节晚会的舞台,郭达一声“卖大米嘞––卖大––米!”逗乐了全中国。
  集市上的叫卖声,那优美的旋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更让人难以忘怀,这是音律的作用。就像现在的孩子不懂唐诗宋词的内容,却能一首又一首的背诵。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,它的靓丽不是线条与色彩的搭配,而是声波的运动,是节奏与旋律的结合。
  集市产生在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之后,由于部落之间、农业生产者与手工业者之间的产品交换次数增多,交换的规模和范围扩大,由原始的偶然的交易场所,逐步形成为有固定时间和地点的集市。中国南北朝时的农村集市,称为草市;唐代南方的农村集市称为墟,北方称为集,西南为场。农村集市大多地处城市近郊或依傍水陆交通要道。这里较易受商业的刺激,商品交换容易发展。
  青云店集市已有100多年的历史,它一直是十里八乡老百姓的重要商贸活动场所。据《青云店镇志》记载“清光绪三年(公元1877年)始立集市,每逢农历二、四、七、九为青云店集。”建国以前青云店镇的集市贸易很繁华,三里地长街,南北走向,有大小商号,店铺、摊点,手工作坊达120多家,每逢集市,人来人往,川流不息,热闹非常。据有关部门和老人讲成交额很大,由于解放前货币多次变更很难说清。
  伴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化,青云店集市也经历了兴衰荣辱,集市上的吆喝声也断断续续,但却依然不影响它们构成一幅华美的乐章。1949年至1955年青云店的集市贸易,由于县政府的迁走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,有几年市场萧条。1954年至1956年,国家对私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,并先后建立了大兴县农产品采购局和大兴县手工业合作社联合社。黄村、庞各庄、青云店等较大集镇恢复了集市贸易,但由于集市当时均由巨商和有权势人所操纵,欺行霸市、囤积居奇、物价不稳,老百姓叫苦不迭。
  1958年进入大跃进年代,农村集市开始萎缩并逐渐消失。1960年12月大兴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,恢复了黄村、庞各庄、榆垡、南各庄、礼贤、安定、青云店、魏善庄、采育等9处集市,集日统一安排在每周星期日。当时上市商品达70余种,成交额5000-7000余元。1963年农村集市更为活跃,集市全年商品上市总值196.2万元,成交额达81.8万元。赶集总人数为71.1万人。1964年8月,首先关闭了安定集市,随后全县所有农村集市包括青云店集市全部关闭。1977年2月15日,开始在青云店、采育、安定、礼贤、南各庄、榆垡、庞各庄等8个集镇开设四小(小猪、小羊、小鸡、小兔)调剂站,其它物品不许上市。
  1978年11月,先后开放了庞各庄、礼贤、榆垡、魏善庄、青云店、采育、凤河营、南各庄、安定的集市贸易活动。逢阴历五、十为集日。除粮油棉外,其他农副新产品均可上市。
  改革开放以后,随着经济的发展,集市的现状不能满足当时老百姓的需求,1992年,青云店镇三村三村委会在镇政府的支持下,以集体性质成立了现在的青云大众万友农贸市场,并迁址于三村三,位于青云店镇人民政府北侧, 104国道东侧。经营的品种有七大类,包括农产品、服装、日用品、五金、文体用品、书刊杂志、建筑材料。其中农产品包括粮食、油脂、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家禽、鲜蛋、鲜菜、干鲜果、水产品等。服装类商品包括服装、鞋帽、针织等。市场现分区为:鱼、肉区、蔬菜区、水果区、粮食区、家禽区、服装区、鞋帽区、日用品区、五金电料区。
  “一切都是瞬间,一切都会过去,而那过去的,就会留下美好的回忆”。据说,一些发达国家在录音技术刚普及时已录下了当时人们的语音,作为资料研究人类语言的变化,在这里我们用文字去追忆青云店大集的吆喝声。青云店大集不仅是农村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因素,推动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,更是研究语言文字的好去处。“烧饼–油条–糖麻团~”这一声吆喝悠悠的、淡淡的、远远的。“酱豆、咸菜、豆腐乳;香椿头、八宝菜;萝卜干子、咸榨菜……”,这一声吆喝抑扬顿挫、起承转合、韵味不减。在青云店大集上我们还可以尽情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妙处。
  最后,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!2010年由北京市旅游局,北京市商务委员会、北京市文化局等共同主办的观众评选活动《北京请您来过年》活动中,青云店大集当选为“最受喜爱的十大购物街区”,伴随着农村集市的深入人心,青云店大集的阵阵吆喝声也已经穿透了历史,走向了未来。

相关附件:
相关新闻:
无标题文档
bet娱乐场886365.com人民政府
电话:80281498 80281615 邮编:102605
青云店镇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
京ICP备15023992号 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2495